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读城网 • 2020-07-24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

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
文 / 小钟


你必须离开市区,走到自然当中才能接触到美术馆


知美术馆位于四川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,由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,运用流水、瓦片等元素,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,空灵寂静,动静相宜,尽显生生不息、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,知美术馆”是他在四川唯一的作品。


新津老君山,离市区40多公里。独辟蹊径的选址,是它对中国艺术环境构建提出的样本:你必须离开市区,走到自然当中才能接触到美术馆
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
疫情缘故,美术馆还没有对外开放,所以是一种“清零”状态,正好让我有机会,去亲近建筑本身。深灰色的建筑,在静水中生长,青瓦相接,如鸟儿从中飞过。馆内动向从负一楼开始,深色的内墙,环抱式的缓坡,让光线逐渐明亮,视线愈加宽广,有“生长“和探索“未知”的寓意。悬吊的青瓦,被风轻轻吹动,光影摇曳,让人不得不停下脚步,打开身体所有的器官,去感知着片刻的轻松。


建筑的声音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
他在《建筑的声音》中强调,声音与建筑的通感。我想,在知美术馆内让人沉浸的不仅是场域的声音,还有一种感知自然流动的气息。一根根不锈钢将青瓦拉吊起来,悬浮空中,如“飞鸟”空中飞翔,“飞鸟”是日本传统装饰,无数只鸟,在空中飞翔,却保持间隙,自然中的光、风和气味从构成建筑的微小间隙进入。大概,与日本是“风之国”的原因,风所带来的一切,让他更加敏感。青瓦间流动的风的气息,从静水中生长的万物气息~,与老君山“道法自然”的精神吻合,与东方含蓄、内敛、具有禅意的审美精神相通。


“在地性”与“让建筑消失”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
新津,位于成都南部,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;神秘的史前遗迹、老君山与道教思想、观音寺壁画中的佛教艺术、修觉山的文人墨客,古蜀新津之地充满东方智慧与生活乐趣的前世今生。隈研吾在开馆时说,知美术馆所在成都老君山,有幽然的山水风光,老君山则赋予了这里“很深的道教文化底蕴,是传统而庄严的地方。”登山,一路平缓,洞穴神龛,直到山顶庙宇,平稳置于平台中间,放眼望去,美术馆应该“放在哪”?或者是“长在哪”呢?在山水环抱中,用当地青瓦,隐其锋芒。


隈研吾来到新津时,对老房屋的瓦片感兴趣。与日本厚重、造型一致的厚重瓦不同,这里民间烧制的青瓦,轻盈、薄脆、颜色、大小不均,轻轻敲打有清脆的声音,它们不用防海陆气候的海风和大雪,只需遮挡西南盆地温柔的细雨,让雨滴顺流而下。
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隈研吾说,“设计知美术馆时,为了表现对老君山的尊重,我们做了配合老君山的轴线,凸显老君山的规划;使用当地很久以前就保有的土烧瓦片这种材料;以及新津这个地点,同样都表现出道教文化连绵不段、恒久不变的传承。我觉得尊敬当地文化的设计理念,在未来的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。“在他之后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中,将瓦片这个元素从顶到墙延续到了整个建筑体。静水中正在,也是知美术馆的特色。水中倒影出山、树、斜阳,通过水衔接天与地,让建筑与自然融合在一起,让建筑消失。

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
成都,乃天府之国。山水环抱的地域环境,千年传承的历史文脉,造就了它独特包容、开放的城市气质。


隈研吾,从小对汉诗感兴趣。他喜欢成都,不仅还了解成都事“杜甫曾生活在这里,他和李白都写过许多有关成都的诗篇”,了解“汉诗讲究平仄,讲究节奏的变化,讲究起承转合,这种有规则的变化,也是整个亚洲文化的特征”。在他说,建筑与汉诗是相通的,“都是先有一定规则,在规则中又有一种感发人的力量。” 正如艺术总监王从卉说:“可快可慢的节奏,正是这座城市慢慢渗透到人的美学特质,成都是一个奇妙的城市,想要过慢生活的时候,你能找到自在的所在;当你要开始做一些特立独行的事情,成都依然可以给你这样的环境。”每一个发现成都之美的人都是这个城市共同的创作者,尽管是隈研吾这样的建筑大师来到成都,依然能够在此自洽自如。城市与艺术正在互哺互享,这个过程渐进、潜移默化,同时又深渊悠长。

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作为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,隈研吾,曾获多项国际大奖,其中包括芬兰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、日本建筑学会、东北宪章设计大奖和日本建筑学会奖等。他的建筑以自然景观的融合为特色,运用木材、竹子等天然建材,结合水、光线与空气创造外表看似柔弱,却更适宜人居,让人感觉到传统建筑的温馨与美的隈研吾“弱建筑”。和许多建筑师一样,隈研吾也曾是西方建筑形式的追随者。M2大楼巨大的爱奥尼柱式,似乎是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浮夸建筑最典型的代表。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,隈研吾被东京建筑界“放逐”,逐渐探索属于自己的建筑理念——“负建筑”。负建筑是以人与自然为本,人是主角,建筑是配角,把建筑归回到自然的状态。隈研吾认为“建筑物最终的归宿必定是大地”,以温和的方式将建筑与当地的环境相糅合,创造出蕴含着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的隈研吾式建筑。
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日本设计师,将四川与日本的魅力融合,设计出极具东方艺术的美术馆,知美术馆以“万物、见解、长新”为理念,以万物之生生的生命关照,以有见解的态度,打开常新的生活与未来。2019年知美术馆发起《开放的东方“亚洲美术馆馆内论坛”》的活动,在四川探讨东方艺术的未来。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,东方审美的共通,跨越了国际、地域和时空,道教圣地老君山下,以“知”为精神文本,将东方美学文化共融和收藏。


隈研吾一向认为,与自然的距离远近是判断居住幸福感的一个标准。如有时间,来到老君山,别着急走,可以待上一天,或者一个周末,毗邻美术馆的酒店,坐拥无敌老君山,不远处是观音寺,足足感受下儒释道文化的气场。
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撰文/小钟 供图/知美术馆

主编/晨曦 责编/王金艺 美编/SS


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
〔读城〕隈研吾:在成都感受到“一种汉诗的韵律”


回顶部